山溪后棱蛇

Opisthotropis latouchii   Boulenger
   

  190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鉴别特征 颊鳞1,入眶;上唇鳞8-9枚,第一枚直立,与鼻鳞的前半部邻接;背鳞通体17行;背部有黑黄相间的纵纹。
描述依据标本 依据福建、贵州、安徽17雄16雌,共33号。
形态描述 最大全长雄性(362+100)mm,雌性(410+92) mm。背面棕黄色,有黑色纵纹和黄色纵纹相间;腹色淡黄。吻鳞宽远超于高,由头背可以见到;鼻孔侧仰,位于鼻鳞的上方;鼻间鳞狭小;前额鳞单枚,宽度为长的2.5倍,其前缘为波浪形,后缘平;额鳞宽和长相等,长度等于其到吻端的距离,远比顶鳞短;颊鳞1,狭长,入眶;眶前鳞缺
(个别1);眶后鳞2;前颞鳞1;后颞鳞1或2;上唇鳞8-9枚,第4第5或第5第6或仅第5枚入眶;下唇鳞8或9,前4对切前颔片。背鳞起棱,通体17行;腹鳞雄性144-166,雌性143-157;肛鳞二分;尾下鳞双列,雄性55-65对,雌性50-60对。
文献记载:伍律等(1985)记载采自贵州的50号((24雄、25雌、1幼)标本上唇鳞入眶鳞片变异较大,有4-1-4, 4-2-3或4-3-2式,个别的为10 (4-2-4);下唇鳞7-10,以9枚为多,前4(5)对切前颔片;眶前鳞缺,偶有1或2枚;腹鳞雄性138- 157,雌性142-162;尾下鳞雄性45-67对,雌性49-65对。

大小
生物学

半水生,生活于山溪中,喜潜伏岩石、砂砾及腐烂植物下;捕食蚯蚓;
卵生。

生境信息

半水生,生活于山溪中,喜潜伏岩石、砂砾及腐烂植物下;捕食蚯蚓;
卵生。

国内分布